top of page

通縮繁榮:新時代的投資視角


「通縮繁榮」是一種經濟現象,指在利率持續下降的背景下,經濟能夠延續較長時期的繁榮。這一時期的特徵是結構性繁榮取代周期繁榮,投資人需要從以通膨為核心的周期思維轉變為以利率為核心的結構性思維。


長期視角下的經濟發展

在「通縮繁榮」時期,利率持續下行,經濟得以延續較長時期的持續繁榮。這一現象在中國尤為明顯,自2020年以來,中國公債殖利率持續下降,10年期債殖利率長期在3%到4%之間徘徊。而在西方主要經濟體,公債殖利率在第三個「通縮繁榮」時期(1970-2010年)持續下滑,直到2020年後才恢復上行。

貨幣流通學說的推論

「通縮繁榮」是貨幣流通學說在全球化和創新浪潮時代的一個經濟學推論。全球化和創新的雙重作用導致競爭和生產率快速提高,使產品價格難以上漲,貨幣和通膨之間的關係弱化。


歷史上的「通縮繁榮」時期

西方經濟歷史上有三個時期被認為是「通縮繁榮」時期:

1. 1700-1720年

2. 1800-1913年

3. 1970-2010年

在這些時期,利率整體上呈現持續下行趨勢,經濟的巨大進步和資產價格的大幅提升尤為明顯。


 

中國的經濟運作

全球化和創新的延續使得中國經濟運作繼續呈現「宏觀穩、個體差」的特徵。由於個體競爭壓力上升,物價難以上漲,通膨穩定甚至持續低迷。這導致貨幣寬鬆環境的持續,隨著時間的推移,利率的傳統平衡區間被打破,市場逐漸認識到利率持續下行的趨勢,最終帶來各類資產價格估值基準的提升。


投資人的新視角

在「通縮繁榮」時期,投資人需要改變傳統的周期思維,建立以利率為核心的結構性思維。這種轉變有助於適應新形勢下的時代發展,抓住結構性繁榮帶來的投資機遇。


「通縮繁榮」為經濟帶來了持續繁榮的可能性,同時也對投資人的思維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適應這一時代特徵,建立起以利率為核心的結構性思維,將成為投資成功的關鍵。


コメン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