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5-26財政預算:創科與家族辦公室引領轉型新篇章
- Dr Frederick Wong
- 2月2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香港即將邁入2025-26財政年度,面對全球競爭與內部轉型壓力,創新科技、人工智能(AI)及家族辦公室的發展成為重塑經濟活力的關鍵。本文基於FOFA分析,提出務實且具突破性的建議,結合現實資源與技術能力,聚焦創科與財富管理,帶領香港在5年內實現經濟躍升,穩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創科與AI,轉型新引擎
香港經濟需新動力,而創科與AI正是破局關鍵。當前科技GDP占比僅1.5%,遠低於國際領先城市,結構失衡亟待改變。務實起步可從稅務優惠入手,對AI與綠科企業推出首3年減免50%利得稅(年成本約20億港元),並允許研發支出150%抵稅,目標5年內吸引50家科技企業落戶。這不僅刺激企業投資,還能帶動就業與技術升級,香港現有政策框架已成熟,實施成本低且具吸引力。與此同時,河套區可成為「跨境試點」亮點,2025年與深圳合作啟動50億港元基金,支持100個跨境研發項目,3年內孵化10家高成長企業。兩地政府與企業分擔資金,風險可控,現有基礎設施更讓計畫迅速落地。這些舉措如引擎啟動,為香港注入科技活力,開啟轉型之路。
家族辦公室,財富管理新支柱
創科之外,家族辦公室是另一增長點。香港作為亞洲金融樞紐,吸引全球高淨值人士的潛力無限。2025年推出「一站式審批」快批通道,3個月內完成家族辦公室註冊,目標3年新增100家,管理資產增5,000億港元。這無需立法,僅調整行政流程,市場已驗證其吸引力——近年家族辦公室數量激增即是明證。進一步延伸,可借鑑新加坡經驗,針對管理資產超10億港元的辦公室提供額外稅務減免,吸引更多超級富豪落地。結合香港低稅率與法治優勢,這將鞏固財富管理地位,為財政注入穩定收入,與創科發展形成雙輪驅動。
深化創新,AI與財富聯動
創科與家族辦公室的潛力需深化聯動,實現更大效益。AI領域可推「創科轉化基金」,政府出資30億港元匹配企業資金,3年內支持50個產學研項目,預計創造100億港元經濟效益。基金可優先資助AI應用,如智能金融與醫療科技,吸引家族辦公室投資,實現技術與資本的雙贏。同時,2025年在新界北試行「無人機物流沙盒」,允許10家企業測試,3年內制定規範。這不僅推動物流智能化,還可吸引科技家族財團參與試點,技術成熟且風險有限。此外,虛擬資產交易平台首3年減半稅率,年吸引50億港元投資,迎合家族辦公室對新興資產的需求,市場熱度高,實施簡單。人才培育也不可少,2025年為10萬市民提供每人2,000港元AI技能補貼(年成本20億港元),確保勞動力跟上創科步伐;博士留港獎金每年5萬港元,3年留住500名AI專才,成本低且效果顯著。這些創新舉措將科技與財富管理緊密結合,放大經濟效應。
財政支持與願景實現
要讓創科與家族辦公室蓬勃發展,財政支持與長遠願景缺一不可。開源上,可發行500億港元綠色債券(3%年息),吸引家族辦公室等ESG資金,支援AI與綠科基建,市場需求旺盛,發行風險低。稅務調整則針對市值超3,000萬港元豪宅加徵2%差餉,年收50億港元,為創科基金提供穩定財源,負擔集中高收入,反彈有限。節流方面,2026年前實現稅務全電子化,年省10億港元;3部門試AI文書處理,2025年省5億港元,技術成熟,市民接受度高。區域聯動則靠北部都會區沙嶺20公頃試點區,企業稅率降至12%,3年創收50億港元,吸引AI與數據中心企業,稅率調整具競爭力。若果斷推進,香港5年內可將科技GDP占比提升至3%,家族辦公室管理資產突破萬億港元,實現「穩財政、促轉型、惠民生」的目標,重塑全球科技與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為市民帶來更優質的生活與機遇。
Comments